涂料涂装过程中常见漆病的预防及处理(二)
8.流挂
(1)异常现象
涂料施涂于垂直面上时,由于其抗流挂性差而使湿漆膜向下移动,表面出现下滴、下垂、漆膜不平的现象。
(2)产生原因
被涂物表面过于光滑;涂料工黏度低;一次性喷涂涂层过厚:喷涂距离太近,喷枪移动速度太慢;凹凸不平或物体的棱角、转角、线角的回槽处,容易造成涂刷不均厚薄不一,较厚处就要流滴;施工环境温度过低,膜于得慢;物体基层表面有油、水等污物与涂料不相容,影响粘接,造成漆膜下垂;涂料中含重质颜料过多,部分涂料下垂。
(3)预防或处理指施
施工黏度保持正常:严禁一次性厚涂;调整施工环境温度;物体表面应处理平整、光洁,清除表面油、水等污物;选择合适涂料。
9.橘皮
(1)异常现象
涂膜表面呈现出许多半圆形突起,形似橘皮状斑纹。
(2)产生原因
稀释水加入过多;每次喷漆太多太厚,重喷时间不当;施工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;物面不平、不洁、基材形状复杂及含有油水;施工操作不当。
(3)预防或处理措施
按比例加稀释剂;如需较厚涂膜应多次薄喷、每次间隔以表干为宜,每道涂膜不宜过厚;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不宜施工;处理好喷涂表面,不得有水和油;正确施工等。
10.色分离
(1)异常现象
色漆施工后漆膜出现色泽不均匀、深浅不一或不规则之现象
(2)产生原因
下层色漆未干透即涂上层漆;稀释剂溶解力不够;施工前搅拌不充分;涂料颜料选择不当或分散不良;漆料本身质量劣。
(3)预防或处理措施
提升操作技能;控制漆膜厚度,下层充分干透后再涂上层漆;选用合格稀释剂;施工前充分搅拌;选用质量优良之涂料。
11.起皱
(1)异常现象
在施工面漆或面漆干燥时,薄膜表面收缩,形成皱纹现象。
(2)产生原因
涂料干速过快,涂膜干燥不均匀;一次性厚涂,表里干燥不一致;施工环境温度过高;底漆未干透即施工面漆;固化剂使用不当或异常;底层漆打磨不均匀。
(3)预防或处理措施
调整涂料施工干速;控制涂膜均匀一致;控制好环境的温度;底层漆充分干燥后再涂面漆;选择正确固化剂;底层打磨均匀。
12.干膜砂痕重
(1)异常现象
涂装完成后,能清晰地看到底层打磨过的砂痕或基材着色打过的砂痕痕迹。
(2)产生原因
基材被逆向打磨;砂纸太粗;底层漆未完全干透就打磨;涂料干速过慢;面涂膜太薄;打磨后未清洁干净,影响上层漆之润湿。
(3)预防或处理措施
基材打磨时一定要顺木纹方向打磨;先用合适砂纸,选用粗砂纸打磨,再换细砂纸;正确使用封闭漆,底层漆必須完全干透再打磨,并除去漆粉灰尘;选用干速正常的施工涂料;如底层漆膜不够,可再加一遍底漆,面漆要足够厚;定期检查并更换打磨砂纸。
13.发汗
(1)异常现象
漆膜表面析出漆基的一种或多种液态组分的现象,渗出液呈油状且发黏称为发汗或渗出
(2)产生原因
素材表面处理不好,基材含蜡、矿物油、其他油类;涂膜未干就涂装下一道或进行打磨;漆膜有经加热强制干燥,但通风不良。
(3)预防或处理措施
喷涂前要处理好素材表面;涂料颜基比要合适,树脂含量较少的涂料,漆膜避免放在潮湿与气温高的环境;涂膜干透后再涂装下一道或进行打磨:加热强制干燥时,同时要通风好。
14.起霜
(1)异常现象
涂膜表面呈现许多冷霜状或烟雾状细小颗粒的现象,称为起霜或起雾,一般是在喷涂后1~2天或数周后,整个或局部的漆膜上罩上一层类似梅子成熟时的雾状的细颗粒,常在清漆中出现。
(2)产生原因
喷涂时湿度大、风大,环境中有污染性气体,而潮气是主要原因;往往抗水的漆膜会把大气中吸收的水分积聚在表面形成起雾。其他原因还有喷涂时室温变化太大;固化剂加入太多;用快干溶剂太多;涂料本身问题。
(3)预防或处理措施
避免喷涂时在湿度大、风大等环境中进行,喷涂后也要注意防潮、防烟、防煤气等;要注意保持室温恒定;固化剂不要加得过多;用相对慢干的溶剂等。